媒体中心
- 首页
- 行业新闻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4年10月22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4年9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36亿吨,同比下降4.7%。 2024年9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4年9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36亿吨,同比下降4.7%。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4年9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90万吨,同比提高2.6%;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053亿吨,同比下降5.0%;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050万吨,同比提高0.3%;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60万吨,同比提高4.1%;中东粗钢产量为350万吨,同比下降23.0%;北美粗钢产量为860万吨,同比下降3.4%;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680万吨,同比下降7.6%;南美粗钢产量为350万吨,同比提高3.3%。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3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4年9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7707万吨,同比下降6.1%; 印度粗钢产量为1170万吨,同比下降0.2%; 日本粗钢产量为660万吨,同比下降5.8%; 美国粗钢产量为670万吨,同比提高1.2%;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560万吨,同比下降10.3%; 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同比提高1.3%; 德国粗钢产量为300万吨,同比提高4.3%;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6.5%; 巴西粗钢产量为280万吨,同比提高9.9%; 伊朗粗钢预估产量为150万吨,同比下降41.2%。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根据海关统计快讯数据,2024年9月,我国进口钢材55.4万吨,环比增加4.5万吨,增长8.8%;均价1674.9美元/吨,环比减少64.8美元/吨,下降3.7%。1-9月累计进口钢材518.5万吨,同比减少51.4万吨,下降9.0%。 2024年9月,我国进口铁矿石10413.2万吨,环比增加274.2万吨,增长2.7%;均价95.5美元/吨,环比减少7.1美元/吨,下降6.9%。1-9月累计进口铁矿石91886.6万吨,同比增加4296.9万吨,增长4.9%。 2024年9月,我国出口钢材1015.3万吨,环比增加65.8万吨,增长6.9%;均价719.6美元/吨,环比减少35.9美元/吨,下降4.8%。1-9月累计出口钢材8071.1万吨,同比增加1410.6万吨,增长21.2%。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4年10月14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世界钢铁协会今日发布最新版短期(2024-2025年)钢铁需求预测报告(SRO)。该报告显示,今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进一步下降0.9%至17.51亿吨。连续三年下降后,2025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反弹1.2%,达到17.72亿吨。 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德国钢铁协会董事总经理Martin Theuringer博士在对本次预测结果发表评论时表示: 就全球钢铁需求而言,2024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全球制造业仍面临着多重困境,如家庭购买力下降、大幅的货币紧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此外,由于融资困难和成本高涨,住房建设持续疲软,进一步加剧了钢铁需求的低迷。 我们大幅下调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2024年的钢铁需求预测值,这反映出制造业持续疲软,全球经济逆风挥之不去。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和大多数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将显著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将保持强劲势头,2024年至2025年期间,其钢铁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2024年,大多数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将有所反弹,从2022-2023年的放缓中复苏。 尽管挑战因素仍然存在,如货币紧缩的持续影响、成本上涨、负担能力有限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但我们谨慎乐观地认为,2025年全球钢铁需求将进入一个广泛温和增长的阶段。2025年至2026年期间,全球钢铁需求预测的关键决定因素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利率调整在刺激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致力于脱碳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支出轨迹。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将影响中国的钢铁需求,预计2024年下降3.0%,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1.0%。我们预计2025年的预测值存在上调的可能。中国政府对实体经济进行更大规模干预和支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将有可能在2025年提振中国的钢铁需求。 受印度强劲增长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反弹的推动,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的钢铁需求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3.5%和4.2%。 自2021年以来,印度已成为钢铁需求增长的最强驱动力,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我们维持对印度的强劲增长预测,预计2024年至2025年钢铁需求将增长8.0%,得益于全部用钢行业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 继2022年至2023年大幅放缓后,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如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东盟地区)的钢铁需求预计将在2024年反弹。 随着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等主要用钢经济体的钢铁需求大幅下调,预计2024年发达国家的钢铁需求将下降2.0%。但是,我们对2025年持乐观态度,预计发达国家的钢铁需求将增长1.9%。这一复苏是取决于欧盟期待已久的钢铁需求回升以及美国和日本的温和复苏。 用钢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疲软。在上一次发布的预测中,我们对2024年全球制造业活动持续复苏的预测并未如期实现。相反,该行业在第三季度经历了衰退,与今年前几个月观察到的初步增长和领先指标带来的积极信号有所不同。我们注意到,导致制造业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庭和企业迟迟不愿意投资耐用品。成本高,经济不确定性和融资环境收紧,导致人们持 观望 态度,推迟支出决策。过去持续三年的通货膨胀影响,削弱了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进一步抑制了人们对制成品的需求。 尽管现阶段存在挑战,但我们有理由对2025年全球制造业的潜在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全球经济的韧性、融资环境的放松、被压抑的需求和主要经济体(欧元区和日本)实际收入的增加将会支持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复苏,从而支撑2025年全球制造业活动的复苏。 2024年,大多数主要市场的住房建设行业仍然疲软,继续对钢铁需求造成压力,尤其是在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关键地区。在经历了一段由历史低利率推动的强劲增长期后,2023年,随着各国央行大幅提高借贷成本,以应对不断飙升的通胀,许多主要经济体的住房建设活动急剧下降。这种放缓一直持续到2024年,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了钢铁需求。随着融资条件的放宽,预计从2025年开始,住宅建设行业(欧盟、美国和韩国)将迎来实质性复苏。 在2023年主要汽车生产国实现两位数的大幅增长后,汽车行业将在2024年迎来大幅放缓。由于对库存增加和主要市场纯电动汽车销售减速的担忧日益加剧,轻型汽车产量预测正在全面下调。这一转变与去年的强劲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出该行业易受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和未来潜在挑战的影响。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将呈现温和增长。 2024年,制造业和公共基建行业的强劲投资活动支撑起全球钢铁需求。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持续增长,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势头。这些战略投资旨在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并确保在未来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不断攀升的建筑成本、劳动力短缺和不断增加的财政债务可能会对许多主要经济体构成重大挑战,从而在短期内限制这些投资领域的持续增长。 世界经济的绿色转型需要进行规模空前和极度复杂的经济转型,是公共基建行业投资强劲背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截至本年代末,扩大全球电网的钢铁需求可能会翻一番,达到每年约2000万吨,比目前每年1000万吨的速度大幅增加。我们预计,截至本年代末,扩大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并将其连接到需求中心将需要增加约4000万吨的钢铁需求,从而对中国和印度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以及欧洲和北美等发达经济体的整体钢铁需求提供相当明显的支持。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4年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707万吨,同比下降6.1%;1-9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6848万吨,同比下降3.6%。 2024年9月份,我国生铁产量 6676 万吨,同比下降6.7%;1-9月份,我国生铁产量64443万吨,同比下降4.6%。 2024年9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1731万吨,同比下降2.4%;1-9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04448万吨,同比降低0.1%。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6%,纺织业增长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8%,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0%,汽车制造业增长4.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2%。
文章来源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海关总署10月14日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出口钢材1015.3万吨,较上月增加65.8万吨,环比增长6.9%;1-9月累计出口钢材8071.1万吨,同比增长21.2%。 9月我国进口钢材55.4万吨,较上月增加4.5万吨,环比增长8.8%;1-9月累计进口钢材518.5万吨,同比下降9.2%。 9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0413.2万吨,较上月增加274.2万吨,环比增长2.7%;1-9月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1886.6万吨,同比增长4.9%。 9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4758.8万吨,较上月增加174.4万吨,环比增长3.8%;1-9月累计进口煤及褐煤38912.8万吨,同比增长11.9%。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4年9月24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4年8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48亿吨,同比下降6.5%。 2024年8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4年8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48亿吨,同比下降6.5%。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4年8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90万吨,同比下降7.2%;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071亿吨,同比下降8.0%;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910万吨,同比提高2.2%;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8.4%;中东粗钢产量为340万吨,同比下降3.2%;北美粗钢产量为900万吨,同比下降3.8%;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00万吨,同比下降8.7%;南美粗钢产量为360万吨,同比提高0.8%。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3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4年8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7792万吨,同比下降10.4%; 印度粗钢产量为1230万吨,同比提高2.6%; 日本粗钢产量为690万吨,同比下降3.9%; 美国粗钢产量为700万吨,同比提高0.7%;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580万吨,同比下降11.5%; 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同比下降2.2%; 德国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下降0.5%;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13.8%; 巴西粗钢产量为300万吨,同比提高7.3%; 伊朗粗钢产量为140万吨,同比下降9.9%。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我国粗钢产量7792万吨,同比下降10.4%;1-8月份,我国粗钢产量69141万吨,同比下降3.3%。 2024年8月份,我国生铁产量6814万吨,同比下降8.8%;1-8月份,我国生铁产量57770万吨,同比下降4.3%。 2024年8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1090万吨,同比下降6.5%;1-8月份,我国钢材产量92573万吨,同比增长0.4%。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分行业看,8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6%。
文章来源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8月我国出口钢材949.5万吨,较上月增加166.8万吨,环比增长21.3%;1-8月累计出口钢材7057.5万吨,同比增长20.6%。 8月我国进口钢材50.9万吨,较上月增加0.4万吨,环比增长0.8%;1-8月累计进口钢材463.1万吨,同比下降8.4%。 8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0139.0万吨,较上月减少142.3万吨,环比下降1.4%;1-8月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81495.2万吨,同比增长5.2%。 8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4584.4万吨,较上月减少36.5万吨,环比下降0.8%;1-8月累计进口煤及褐煤34162.1万吨,同比增长11.8%。
2024年8月22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4年7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28亿吨,同比下降4.7%。 2024年7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4年7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28亿吨,同比下降4.7%。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4年7月,非洲粗钢产量为200万吨,同比提高4.0%;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127亿吨,同比下降6.4%;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080万吨,同比提高5.7%;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0.6%;中东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下降10.1%;北美粗钢产量为880万吨,同比下降2.4%;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50万吨,同比下降0.8%;南美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6.0%。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3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4年7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8294万吨,同比下降9.0%; 印度粗钢产量为1230万吨,同比提高6.8%; 日本粗钢产量为710万吨,同比下降3.8%; 美国粗钢产量为690万吨,同比提高2.1%;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30万吨,同比下降3.1%; 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同比下降3.4%; 德国粗钢预估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4.8%;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4.0%; 巴西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11.6%; 伊朗粗钢产量为180万吨,同比下降18.7%。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lter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of plate and strip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thinning development of hot-rolled plate and strip materials. It offer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to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近10年来,我国板带材呈现出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板带材产量增速快于钢材产量增速;二是中板产量增速高于厚板和特厚板产量增速,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呈波动上升态势;三是在热轧板带商品材中,热轧薄板带所占比例明显提升。 下文将阐述近10年来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建议。 近10年热轧板带材产品呈现轻薄化发展趋势 2014年—2023年,我国钢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总体呈前增后降态势,从2014年的7.82亿吨增长至2020年峰值10.29亿吨,2023年又回落至9.79亿吨,近10年的平均增速约为2.5%。其中,板带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焊管折算为板带,下同)从2014年的2.81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4.46亿吨,近10年平均增速约为5.2%,增速为钢材产量增速的2倍以上。同期,板带比由2014年的36.0%波动增长至2023年的45.5%,提高了8.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相较于长材,板带材产品产量增长更为突出。 受机械、钢结构、造船、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带动,近10年,我国中厚板产量(包括特厚板、厚钢板和中板,下同)稳步增长,从2014年的6316万吨增至2023年的9818万吨,年均增速为5.0%。从细分品种增速看,中板产量年均增速最快,达5.3%,同期特厚板和厚板产量年均增速均为4.8%。因此,近10年来,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47.5%小幅提高至2023年的48.6%,呈波动增长态势。 2014年—2023年,我国热轧板带商品材(含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扣除用于冷轧、焊管等热轧板带原料的重复材)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688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2676万吨,年均增速为6.3%。近10年,热轧薄板带(含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产量和占热轧板带商品材的比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热轧薄板带产量由2014年的164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5567万吨,年均增速为13.0%;热轧薄板带占热轧板带材的比例从2014年的10.2%上升到2023年的20.1%,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呈波动增长态势。 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其一,钢结构等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带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钢结构、造船、能源领域的需求变化带动薄规格板带材消费量增长。从钢结构行业来看,钢结构加工量保持增长,焊接钢结构比例持续提升,随着钢结构向大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焊接钢结构使用薄规格热轧板带的比例提升。从造船行业来看,在国际海事组织绿色低碳政策法规及老旧船舶更新的驱动下,造船行业再次进入景气周期,船舶大型化持续推进,汽车滚装运输船(PCTC船)等细分船型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2023年,我国造船企业PCTC船新船订单量超过150艘,PCTC船对薄规格造船板的需求快速增长。从能源行业来看,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储罐建设规模扩大,对薄规格低温压力容器用镍合金钢板需求量增加。 其二,钢材高强轻量化趋势推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热轧板带材高强化趋势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和驱动薄规格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增长。 在造船领域,2023年高强度造船板产量占比为61.5%,较2016年提升16个百分点,散货船、油船等细分船型耗钢系数大幅下降,高强度造船板的应用比例持续提升,为船舶大型化、轻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促进了薄规格造船板需求增长。 在工程机械领域,近年来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开展产品轻量化设计,Q960及以上超高强度钢、NM450及以上耐磨钢的推广应用,推动产品厚度不断突破极限,目前厚度已降至6.0毫米以下。 在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发展带动了汽车大梁钢710L、车轮钢550CL等高强钢的广泛应用,目前,超高强大梁钢产品最高屈服强度达960兆帕,强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热轧板带材厚度减薄。 其三, 以热代冷 产品推广促进热轧板带向轻薄方向发展。 自2015年国内首套ESP(无头带钢)生产线投产以来,我国已陆续建成10余条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合计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生产的薄规格热轧板带厚度最薄至0.6毫米,可在一些对力学性能无特殊要求且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实现 以热代冷 。 由于不经过冷轧工序, 以热代冷 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低碳和成本优势的 以热代冷 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在持续提高,未来 以热代冷 热轧薄板带产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对我国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发展的建议 为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迭代升级指明方向。 热轧板带材薄规格产品比重上升,呈现高强度、轻量化趋势,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钢铁企业应深入研究周边300千米~500千米范围内,区域市场的汽车、机械、造船、家电、钢结构等用钢行业的市场情况,特别是重点行业、细分市场的薄规格板带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钢铁企业要通过比较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生产成本、人才条件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竞争策略,并确定已有产线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或新建产线的产品定位,在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中寻求发展机遇。 关注薄规格板带轧制生产线推广应用。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为钢铁行业品种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新机遇。 钢铁企业在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提前谋划,做好市场研究和前瞻布局,以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依据,结合区位优势,可重点关注以相对薄规格为主要产品的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Castrip)、ESP无头轧制生产线、宽薄规格中板的炉卷轧机等生产装备,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谋定而后动。 为钢企热轧板带材产品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方向。 在生产端,薄规格高强钢在高精度板形控制、微合金化与多相组织调控等方面给钢铁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在应用端,随着薄规格高强度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的增长,全新的轻量化设计对钢材的加工使用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生产端和应用端的新挑战、新要求,钢铁企业应加大相关工艺技术研发攻关,持续增强薄规格高强度板带材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EVI(供应商的早期介入)服务,并为下游客户提供结构设计、选材支持、加工制造、工艺降本等一揽子技术服务,更好地顺应热轧板带产品轻薄化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一、项目名称 《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二、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周期明显,尤其在下行周期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钢铁全要素资源优化,促进钢铁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国家部委也多次发文,明确在制造端、运营端、产业链端实现智能优化是企业发展方向。因而,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是实现钢铁强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内外钢铁企业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但仍然存在如下共性难题,如图1所示。 1.在数据基础层面,钢铁企业流程长,数据多维高频、非结构化、强业务性、强耦合性等特点导致数据治理难、使用难,面向全价值链的数据空间建设和数字孪生技术建模难,为此如何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据获取、信息集成,并实现数据建模与应用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难题。 2.在生产制造层面,钢铁生产过程控制分层架构解决自动化、信息化部分难题,但无法避免 稳态假设 ,工艺复杂多变、特钢产品定制化要求、准时交付要求、感知薄弱、边界条件不确定等导致难以破解生产黑箱,高质量低成本生产难度大。为此如何实现精准信息感知并根据问题实现动态优化调控和一体化管控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难题。 3.在运营管理层面,运营过程因涉及的系统多、维度广,数据集成度不高,企业自身风险管控能力薄弱,同时流程计划的不确定性、原料采购价格和市场多变需求给运营管理带来决策难题。为此如何针对多维度风险点、多环节不确定性及多变需求构建敏捷运营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难题。 4.在产业链层面,长期存在数据信任成本高、流通环节多、管理和技术差异大、合作协同壁垒多、平衡调度难、产业链协同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如何构建需求驱动的可信、协同、共赢的产业链,打造智慧生态圈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难题。 图1 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的主要难点 针对以上难题,南京钢铁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行业龙头,以及金恒科技、赛迪信息、鑫智链等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攻关。 三、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在深入分析行业共性需求和研究难点的基础上,本课题对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制造端、运营端、产业链全对象进行数字化描述,实现全业务领域、全业务对象的描述,包括一个对象的属性,也包括具体的业务规则和操作描述等,从而能够具备使用数字化描述形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通过全场景全业务动态多维多时空尺度数字孪生模型,从而实现以虚映实、以虚方式、以虚预实和以虚控实,达到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化运营的极致竞争能力的打造,形成了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的攻关技术路线。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专业、多领域高效协同、辅助决策,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企业间数据流的融会贯通,并形成主要创新如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项目提出基于 感联知控 工业互联体系架构+数据集成与治理+数字孪生的技术思路,实现数据采得全、看的透、用的准、管的好。 形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钢铁企业全域数据集成、面向钢铁企业全价值链的数据管理体系与数据治理、面向实时交互和预演机制的全业务数字孪生构建三项关键技术。项目基于BASIC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开发了云端融合的FSI2-IoT平台,通过构建工厂服务引擎,将分散在各级控制系统、多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按照订单要求、各工序段的工艺轧制标准、过程控制数据、自动化控制数据、检化验数据等进行融合组织,建立多模态数据模型,提供高质量全景数据空间;基于行业首创中厚板全流程钢板跟踪技术,结合批流一体的湖仓一体化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汇聚、将钢铁制造全域全价值链数据打通,实现全域价值链的数据治理和工艺、操控专家知识数字化;构建了行业首个覆盖业务最广 智造+经营+生态 集群式一体化智慧运营中心,形成全要素优化的一体化管控与智慧运营能力,在行业里首次开发全场景全业务动态多维多时空尺度数字孪生技术,特别是在生产、能源、设备、环境、安全、经营、产业链生态等领域全覆盖,形成了原料集群、铁钢集群、轧钢集群、成品集群、生态集群等8大集群,项目构建了行业首个基于云渲染技术、跨多种浏览设备和渲染计算资源共享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平均帧率≥35帧,延时小于200ms。 2.项目提出基于复杂工况动态感知+一体化集群管控+关键生产过程推优技术的技术思路,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破解过程黑箱,提升生产过程稳定性与一致性。 形成了生产全过程复杂状态下全场景动态感知、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柔性制造下全流程关键生产过程推优三项关键技术。开发全场景过程状态感知技术,破解检测、设备、运行三大领域感知难题,实现智能金相、相控阵无损探伤等多项技术行业首发。基于全面感知和多工序智能化模型,实现铁-钢-轧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技术和关键过程推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关键过程推优技术融合,实现基于机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技术突破,在重点工序突破过程黑箱,改变了现有的数字孪生技术多以监控和预警为主,决策靠人工经验的问题。本项目在高炉,转炉,轧线等重点工序、重点设备,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实体建模、虚拟建模,实时映射和动态推演为技术支撑的多区域交换与预演。如:高炉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高炉身镜像,动态跟布料变化预测,为高炉布料调整提供实时动态建议;轧制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轧制强耦合黑箱现象的高保真高时效呈现,完成钢材屈服强度、性能的组织变化孪生推演等,形成数字孪生推演16类。实现炼铁年平均燃料比下降7.3%,铁水产量预测误差小于2.1%,减少敞口罐运输过程温降20.3℃,降低冶炼周期平均3.3分钟/炉,首次实现中厚板一键辊期、余坯余材自动替代,满足船板、镍系钢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满足客户订单多元化的个性需求的前提下,成材率提升0.5%。 3.项目提出基于外部市场预测+内部风险识别+研产销协同机制的技术思路,将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预判,实现企业敏捷高质量运营。 运用标识解析技术、区块链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与外部100余个市场相关数据源融合,实现了采购风险识别及市场精准预测与动态管控、审计/风控精准预测与动态管控、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流程管理与研产销协同三项关键技术突破。基于上述技术破解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内部多维风险、客户需求多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决策难题。确立确立6大品种的市场研判体系,梳理影响因子超过1500余项,建立采购、库存方面70余个风险控制点,价格预测准确率螺纹钢88.1%、中厚板89.4%。开发招标、销售、工艺、工程监督模型201个,行业内首次实现 事前、事中、事后 为一体的智慧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建设性和预防性作用。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研发协同管控平台,贯通研发、质量、生产、销售之间的数据链和价值链,构建涵盖 组织性能预报 工艺仿真 的数字化研发系统,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研发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线上管控100%,一次性能合格率提升0.5%~1.0%,9Ni钢的迭代产品、止裂钢等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每种重点品种降低实验成本与试制损失约200万元以上。 4.项目提出基于链上可信+ JIT+C2M 服务+产业互联平台的技术思路,打造面向协同制造的全过程产业链智能决策技术,以提升整体产业链效能。 形成了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链可信运行、面向JIT+C2M的智能制造新模式、C端生态建设与产业互联平台构建三项关键技术,研发了订单与计划协同、生产与质量协同、仓储与发运协同、物流与服务协同系统,实现了产业链相关数据要素的融合协同,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推动效率革命持续提升。实现招投标项目智能无人招标占比85.3%;上链客户产品验收复检及抽检频次降低,直至免检,客户钢材质量检验成本减少30.5%;实现产业链互信及客户精确需求、精确制造、精确配送的定制服务模式,平均交付周期缩短30%以上,合同兑现率提升至94.9%,客户满意度从82.8%提升至91.2%,C端客户减少常备库存86%。 四、主要创新性成果及指标 南钢秉持 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 的顶层战略,通过数智化手段将精益生产、敏捷运营、协同生态紧密链接,实现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如图3所示。 图3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 项目成果在南钢实现整体应用,生产制造运营全流程岗位优化12%以上,吨钢质量成本从27.2元下降至14.5元,大宗原燃料采购年降本1.5%。项目支撑了南钢船板在 爱达 魔都号 整船应用,实现国内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携手客户摘取造船业 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 。运用多项关键技术,解决镍系钢在冶炼、轧制、成本控制上的难点。截至2023年,累计交付超过30万吨,用于全球最大的27万m3的LNG储罐和9.9万m3的乙烷船等建造。南钢抗酸管线钢取得国内首家沙特阿美供货资质,作为国内唯一稳定供货商,已累计供货35万吨。 本项目是南钢十三五至十四五中期数字化成果的体现,助力南钢在整体经营绩效方面抵御全行业寒冬,实现逆势盈利,本项目可每年增益6~7亿元。2024年1~5月份,在全行业亏损面超50%的情况下,南钢运用多项数字化成果,保持每月利润2亿元。 本项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实施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1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发表的相关论文18篇,共申请软件著作权25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7项。 五、推广情况与效果 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通过建设强化生产、运营与生态的链接,协同生态相关方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共同创造价值增量,实现供应商、客户、伙伴、南钢的多方共赢,激发整个产业链的活力。 本项目从设计开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针对钢铁企业在生产、运营、产业链方面长期存在的运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能源利用率低、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治理双轮驱动,借助精准感知、工艺模型、智能算法、智能应用等手段,突破多项核心技术,项目的成功实施给国内众多钢铁企业进行整体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借鉴思路,引领行业智能化进程。 1.在行业推广: 本项目相关的研发成果已向新余钢铁、凌源钢铁、浙江元立等9家企业进行推广实施。不仅帮助其他企业提升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显著优化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确保了生产进程的实时跟踪与关键安全风险的动态预警。 2.示范效果显著: 本项目相关成果已累计接待了超过2200+批次的参访交流团,这些团队来自客户、高校、同行及供应链伙伴等,这些深度交流活动成为了知识与技术流通的催化剂,有力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步伐,树立了南钢数字化转型新样本。 3.服务于社会: 南钢积极响应省工信厅号召,目前已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达2361人/次,为行业培养了大量具备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行业乃至跨行业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样板示范。此外,南钢还为江苏乃至全国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 智改数转网联 专业咨询与诊断服务,助力其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也为江苏省工信厅提供《 十五五 时期江苏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子课题《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研究》咨询服务,并深度参与《江苏省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工业电子商务白皮书》等12项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为政策制定与行业规范贡献智慧。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据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粗钢产量8294万吨,同比下降9.0%;生铁产量7140万吨,同比下降8.0%;钢材产量11436万吨,同比下降4.0%。 1-7月份,我国累计粗钢产量61372万吨,同比下降2.2%;生铁产量50968万吨,同比下降3.7%;钢材产量81341万吨,同比增长1.3%。